每个人都应该在年轻的时候对于将来的养老问题上有一个良好的规划统筹。如果还年轻,认为没有必要缴这么早社保,其实不然,因为只要参加到工作当中去,单位为个人缴纳社保是义务,同时也是个人的权利。不能因为单位不想缴或者个人不想缴为理由不缴费,即便双方有协议不缴纳社保,那么也视为无效,因为劳动法明确规定,单位必须为在职员工缴纳社会保险。
单位与个人均有不同的比例,单位多缴于个人,在于个人享受方面也于缴费基数的多少有很大的关系。
另,社保规定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长,则退休时享受的待遇也就越高。
所以,综上所述,年轻人对于缴纳社保一事还是要谨慎考虑,不要因小失大才好。
另外,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老龄化增长速度快。同时,老年人对多种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不仅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和专业护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而且众多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和社区照顾的需求也非常强烈。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认为,我国绝大多数老年人都在家养老,当家庭成员无法分身照顾时,必然期待着社会及社区提供照料服务。
“西方发达国家平均每百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是5至7张,而我们是1.1张,很难在短期内赶上,再说毕竟我国90%以上的老年人还要在家养老。养老服务单纯靠机构养老不行,还要走另一条更行得通,更为绝大多数老年人选择的渠道,就是居家养老。”
李本公认为,居家养老符合国情,将成为今后养老的基本形式。“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相比更注重家庭,尤其是老年人特别注重家庭给他带来了安全感、亲情感和归属感。只要他能够活动,只要不是完全不能自理,社区又能够给他提供必需的服务的话,还是愿意在家里面养老。所以这就是我们目前为什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的迫切性,也就是它的必要性。”
他说,居家养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用社会化的为老服务惠及老人,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杭州、大连、宁波、厦门等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比较好的地方,已经进一步扩大了试点范围和规模,加大了财政投入的力度。居家养老服务的推广工作在全市展开。其中,上海的卢湾区,杭州的上城区,宁波的海曙区、镇海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已经覆盖了所有的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宁波市政府还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纳入了2008年市政府实事工程,该市提出,到2008年底,全市150个行政村将开展实质性居家养老。
破解老龄化难题任重而道远
李本公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是“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的问题。居家养老,只是解决了老有所养中养老方式的问题,而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还需要国家统筹,把城乡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城市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贫困老年人的医疗救助、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并辅之以其他保证措施,才能使城乡老年人都能尽快做到最基本的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居家养老虽然具有这么多明显的优势,但是在推广实施过程中仍然碰到不少具体问题。例如: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组织体系的运转还需要衔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队伍的规模、素质有待扩大、提高;现有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绝大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不具备养老服务护理员的专业资质和执业资格。
城乡养老服务存在巨大差距。城市社区居委会中,有老年人活动场地的占66%,农村村委会中则仅有30%设有较为简陋的老年人活动场地,31%设有老年人活动室;城乡社区中能够提供家政服务所覆盖的居家老年人比例,城市为68.2%,农村仅为6.8%;能够提供上门包户服务所覆盖的老年人比例,城市为55.1%,农村仅为8.2%。
再加上地区差别等原因,农村和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上难以和实力雄厚的城市和东部地区相比较,也让居家养老在农村的推广困难重重。
前不久,全国老龄办会同国家发改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民政部等10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推进居家养老做好了铺垫和准备。
“在城市所有的社区形成比较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农村力争在80%的乡镇,都有一所集院舍养老、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老年人福利服务中心。”李本公介绍“十一五”期间的基本规划时说。
“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以居家养老为基础,逐步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冲击,构建起覆盖城乡全体老年人的社会服务网络。真正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料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
所以说养老是每个人必须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为长辈,子孙规划好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