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力曲线(10%淘汰率法则)
奇异公司每年会针对各事业单位的主管打分数,区分出ABC三个不同等级的绩效表现。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事业单位中的前20%;B级员工是中间的70%;C级员工约10%,奇异以常态分配的钟形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来呈现这种概念。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资奖酬,而C级员工则有遭到淘汰的危机,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
2. 手表定理
2. 手表定理
一个组织不要同时设定两个目标。一次戴两只手表不但不能让自己知道更准确的时间,还会失去准时的信心。对同一组织采用两种管理方法,或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组织就无所适从了。
3. 酒与污水定律
3. 酒与污水定律
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中,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中,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组织里永远都有几个麻烦人物,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把事情搞砸。主管要及时处理,才能避免它迅速传染。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部门很可能被吞没,而一个懒惰鬼很快能把高效率的部门变成一盘散沙。
4. 不值得定律
4. 不值得定律
一个人会用敷衍了事的态度来从事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因此管理者要适当的分配工作。让成就欲较强的员工带头完成具有一定风险和难度的工作,让依附欲较强的员工融入团体中共同工作。
5. 金鱼缸法则
5. 金鱼缸法则
鱼缸是透明的,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增加工作流程的透明度吧!工作透明度高,领导者就被置于全体部属的监督之下。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也增强了组织的凝聚力。
6. 洛伯定理
6. 洛伯定理
对管理者来说,要紧的不是你在场时的情况,而是你不在场时发生了什么。如果你只想让部属听你的,那么当你不在身边时他们就不知道应该听谁的。
7. 鲦鱼效应
7. 鲦鱼效应
鲦鱼因为个体弱小而采取集体活动,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当首领的行动发生紊乱,鲦鱼仍然会盲目追随。部属的悲剧总是领导者造成的,部属觉得最没劲的事,是跟着一位差劲的领导者。
8. 木桶定律
8. 木桶定律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最长的那块木板。组织的各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但劣势部分却决定组织整体的水平。问题是最短的木板也是木桶的一部分,你不能把它丢掉,否则就一点水也装不了。赶快设法把劣势部分的水平拉起来吧!
9. 霍桑效应
9. 霍桑效应
工作环境的人际关系是否良好,是影响工作者表现的最大原因。相对于团体认可与工作安全,金钱不是决定个人产出的要素。
10. 超限效应
10. 超限效应
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刺激太多、太强和时间太久而引起反抗的心理,叫做「超限效应」。管理者重复对一件事做同样的批评,会让部属从内疚变得不耐烦、反感讨厌,如果非得再次批评,也不要简单重复,换个角度,换种说法。
11. 牢骚效应
11. 牢骚效应
有员工对工作发牢骚的公司,一定比没人发牢骚,或员工把牢骚埋在肚子里的公司要成功。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牢骚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一定是正确的。
12. 刺猬法则
12. 刺猬法则
两只疲倦的刺猬紧靠在一起休息,只会被刺伤而无法睡得安稳。领导者应该与部属保持距离,与部属「亲密无间」的相处,容易让彼此亲疏不分,在工作中丧失原则。
13. 鲶鱼效应
13. 鲶鱼效应
为延长捕获的沙丁鱼的生命,渔民将沙丁鱼的天敌——鲶鱼放在运输容器里。为了躲避天敌的吞食,沙丁鱼自然加速游动,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回到渔港,沙丁鱼就能卖个好价钱。一个组织,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就缺乏活力与新鲜感,员工就容易产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来的「鲶鱼」进入公司,给员工紧迫感。让他们知道,是该加快脚步的时候了!
14. 海因里希法则
14.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研究分析工伤事故,发现在一件重大灾害的背后,平均有29次轻度灾害,和300次有惊无险的经验。这个法则完全可以用在企业的安全管理,它告诉我们一件重大事故的背后会有29件「轻度」事故,还有300件可能发生的隐忧。对潜在事故毫无觉察或者麻木不仁,往往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15. 250定律
15. 250定律
每一位顾客身后会有250个亲朋好友。赢得了一位顾客的好感,就意味着赢得了250个人的好感;反之如果得罪了一名顾客,也就意味着得罪了250名顾客。
16. 阿尔巴德定理
16. 阿尔巴德定理
企业经营成功与否,全靠是否了解顾客的需求。看到别人的需要,你就成功了一半;满足别人的需求,你就成功了全部。
17. 「7/38/55定律」
17. 「7/38/55定律」
旁人对你的观感,只有7%取决于你谈话的内容。38%决定于辅助表达这些话的方法,也就是口气、手势等等;而有高达55%的比重决定于你的「外表」——你看起来够不够份量、够不够有说服力。
18. 科希纳定律
18. 科希纳定律
管理人员愈多,工作效率反而愈低。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两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两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四倍;如果实际管理人员比最佳人数多三倍,工作时间就要多三倍,工作成本就要多六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