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95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和现在不同,下载有专门的下载软件,邮件有邮件软件,游戏有游戏软件,每干一件事都要一个软件。浏览器出现后,各种功能全部统一到浏览器上。从客户端到浏览器,是巨大的变化。 |
在长城脚下的深山里,“带领我们走向数字时代的20位中国人之一”姜奇平用一半时间研究信息化,一半时间研究果树蔬菜种植。电话打去时值夜晚,他滔滔不绝地大谈,这是未来网络发展将要带来的“分布化”。“商业分布化了,结果就是在家办公。这要求有很好的网络关系、充分的社会化。”
10年前,姜奇平创办《互联网周刊》并任主编,其时它是创刊最早、如今它是最具权威的互联网商业杂志。10年间,姜奇平主编、写作的网络文化丛书、数字论坛丛书、硅谷时代丛书等,打开并不断扩展中国互联网的视野。而他本人,也在多年的实践和研究中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具权威的观察者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过去10年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网络工具主要有哪些?
姜奇平:应该说,浏览器的出现是最具决定性的。1995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和现在不同,下载有专门的下载软件,邮件有邮件软件,游戏有游戏软件,每干一件事都要一个软件。浏览器出现后,各种功能全部统一到浏览器上。从客户端到浏览器,是巨大的变化。
最早随之出现的是BBS和邮件。1998年,以微软收购Hotmail为标志,邮件变成浏览器为主的模式,比较接近现在。我记得第一次发邮件成功非常兴奋。1997年4月,雅虎邮件出来没几天,我就赶紧注册了,那时候还能抢注到自己的名字。
BBS也很有影响力。我记得当时在上面讨论问题,感觉非常惊奇。在那之前,输入法已逐渐成熟了。也是在1998年前后,另一大突破是门户出现。雅虎最早出现网络门户,迅速传到中国,普及了门户概念。原先的网站,不是门户,都类似榕树下、新雨丝等等,单独成一类。
那时还有一个很流行的游戏叫“泥巴”,英文名叫MUD。它是真正的网络游戏,不是单机游戏。就相当于虚拟人生似的,用纯文本进行角色扮演,假设你是什么角色,我是什么角色,给一个故事让你接。它和现在的QQ很像,不过它是让你在各种场景中扮演各种虚拟的角色。而在1999年,真正的网络游戏,即盛大推出的传奇之类流行起来。其中很多游戏在单机时代就有,但那时变成了互动的、可以多人打的联机游戏。
2001年、2002年前后,QQ开始流行。最早它不叫QQ,而叫ICQ,属于AOL,是最早出现的即时通讯软件之一,国内将它改写成QICQ,后来改称为QQ。当时类似MSN的东西已经有了,但不太流行。直到“非典”,没法上班,MSN可以开会,可以传文件,可以讨论问题,又能记录,比较适合工作的人,此时面向白领的MSN、Skype才开始流行。
另外一个无法忽略的现象是2004年以后,短视频大量出现。这与技术的演进、带宽的增长有很大关系,电脑普及、ADSL普及后,土豆网、酷6网之类的视频网站诞生,使得网络更加娱乐化。
《第一财经日报》:10年中有很多工具出现,相比较而言,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工具有哪些共同点?
姜奇平:一个明显的趋势,是跟网络有关的取代与计算机有关的。10年前是PC为主的世界,现在彻底转向以网络为中心。此外,个人之间的、点对点的工具的出现,影响非常巨大,如短信、QQ工具的出现,对整个社会生活、交往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说重塑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第一财经日报》: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接触网络的群体有没有很大的变化?
姜奇平:我觉得从网吧就能看出特别大的变化。最早的网吧都是白领网吧,甚至金领网吧。1996年曾强北京开“实华开”,把网吧开到了国贸,好像20块钱一小时,价钱特别高,去上网的人都是每月挣上万块钱的,一边喝咖啡一边上网。曾强因此成了中国的网络英雄之一,被选为达沃斯论坛的“世界青年领袖”。
1997年,王跃胜从山西来到中关村,他发现网吧不能开在白领聚居地,而应该开在学校周围。考察两个月后,王跃胜创办了飞宇网吧,到2000年,迅速扩张至1000台电脑。他的发现影响了全国,使得网吧行业和行为都发生了变化,网民的构成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白领网吧衰落了,流入寻常百姓家。
这时候,网络开始大众化了。1995年,我的朋友郭良开了一个“哲学网”,不回答出几个像样的问题没资格上,等于是精英中的精英才能上这个网站。后来,小男生小女生最喜欢上网。从精英到平民,这是一个明显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