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
1964年出生于武汉,1993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硕士学位,1995年后进入美国阿尔泰克公司(Altec)工作,主管北亚地区事务;1997年进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攻读MBA,曾任中国人网首席执行官/董事长,搜狐公司高级副总裁,现任千橡互动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长。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媒体对Facebook的报道很多,而关于微软、谷歌还有亚马逊收购Facebook的传闻也层出不穷。似乎一瞬间,通过大洋彼岸的Facebook,大家都意识到了校园网站的价值。
从互联网的历史看,校园网络从一开始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69年ARPA(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将美国西南部4所大学的4台主要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形成互联网雏形,网络游戏和互联网搜索引擎也是从校园网发展起来并快速增长的。
校园网络几乎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它充满了活力和创造力,就像Facebook,现在已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谷歌。就因为校园网络充满着如此巨大的魅力,它所拥有的用户也是如此富有潜力,所以做一个行业领先的校园网站同样意味着无与伦比的商机。我想很多资深的广告专家都可以说出学生群体的重大意义所在,无论是品牌意识的培养,对社会流行趋势的影响,还是巨大的潜在消费能力……这也是我始终坚持做校园网站的原因之一。
而在国内,如果说当年远程登录的校园BBS算是第一代的话,那么ChinaRen和5460等校友录就是第2代校园网站,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本校沟通,后者是以班级为中心的同学间沟通。也就是说如果你想认识周围的同学,只能限制于本班或者最多是本校,因为其他学校或班级基本都是封闭模式,不欢迎非本校或本班人员加入。第3代就是校园SNS网站,它是鼓励以用户个人为中心,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建立小圈子来召集天南海北的各地大学生共同探讨一个话题,也可以建立班级,以班级为中心来讨论身边发生的大小事情,这些交流互动,完全不会因为地区、班级受限制,自由度非常高。就是因为以上的不同产品特性,其用户黏稠度和美誉度都已经远超过前两代产品。
首先,校园SNS网站要求的是实名制,从用户角度来看,真实身份并没有引起大学生用户的反感,而是使氛围更加清新。在经过了若干年互联网发展之后,用户们似乎已厌倦了猜测对方是否是“狗”,实名制告诉每一个人,“和你交流的并不是一条狗”。大洋彼岸的Facebook也同样证明了实名制并不是互联网的毁灭,《时代周刊》如此评论:“Facebook的设计理念很清晰,它有一种优等、高档产品的感觉,是常春藤联盟散发出的一股香气。人们倾向于在Facebook上使用真名。他们的性别、年龄、地址、身份和学会身份也都是真实的。在Facebook上,身份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它是固定而明确的事实。”
其次,校园SNS网站已经不再局限于校园用户,所以我更希望大家把校内网看作是一个加速信息交流和人际沟通的工具,这才是Web2.0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每个人的信息网络都可以无限放大,就像蜘蛛网一样,你可以根据学校来寻找朋友,也可以通过城市,或者是爱好,都可以。还可以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或者是随便逛逛时遇见的人,这就是魅力所在——信息网络和交流领域的无限放大。与每个人实际生活中的三点一线相比,毋庸置疑这种虚拟世界的生活更加让人向往。我想Facebook、MySpace以及校内网的火暴,证明了这类互联网产品的价值所在。
调查显示,第3代校园网站无论在功能的提供,还是细节的贴心之处都远远超过了前两代。大学生用户不仅仅喜欢登录,而且更喜欢停留,用户黏稠度极高,这种用户黏度是通过用户与用户间的互动来实现的。这种用户层面的互动带来的还有海量的日登录用户数,从校内网的数据可以看到,最高日登录量达880万,相信这个数据足以让人们对第3代校园网站重新认识了。当然,校内网的高数据与其几乎压倒性的用户占有率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最后,对于盈利模式,我的观点是“流量就是钱”。时至今日,似乎还有很多人没有明白这个观点。实际上,“流量等于钱”是互联网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它的意思是,只要产品足够好,用户足够多,钱就不是问题。从新浪、搜狐、网易的时代开始,就是如此;而后网络游戏兴盛时,必须有足够的在线人数才能形成收入;百度和腾讯的高速成长,也同样来自巨大的流量。因为互联网产品毕竟不是奢侈品,它是大众消费品,必须有足够大的用户基础。
很多人问钱从哪里来?实际上,这真的不是校内网最担心的问题。关心校内网的人,都可以看到,联想、马克华菲、耐克、蒙牛、苹果ipod、三星、阿迪达斯等一大批知名品牌都成了校内网的广告合作伙伴。当然,广告只是传统的赢利模式,校内网的赢利点还有很多有创意的地方,比如个性化增值服务、分类信息,甚至是B2C或者C2C,都未尝不可。前提是,不能伤害用户的感受,在未来,用户将是校内网优先级最高的服务对象,他们是一切的源泉!